(淘)優品
返回首頁 站內 Google 百度

showsee.cn 首頁毓民【妙語】輯錄

毓民「說文解字」D

說文解字【40】「羅織構陷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羅織構陷」。 羅織:網羅罪狀,構陷:用虛構的罪名去陷害無辜,千方百計地陷害別人。《後漢書·順帝紀》:「王聖等懼有後禍,遂與豐京其構陷太子,太子坐廢為濟陰王。」 唐朝酷吏來俊臣、萬國俊所撰的《羅織經》,是一部專講羅織罪名、角謀鬥智的書籍。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,它是人類有史以來,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。它也是酷吏政治中,第一部由酷吏所寫,赤裸裸的行惡告白,也是一部集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。整人專家酷吏周興臨死之際,看過《羅織經》,自嘆弗如,竟甘願受死﹔一代人傑宰相狄仁傑閱罷《羅織經》,冷汗迭出,卻不敢喊冤﹔一代女皇武則天面對《羅織經》,嘆道:「如此機心,朕未必過也。」 《舊唐書·酷吏傳上·來俊臣》:「招集無賴數百人,令其告事,共為羅織,千里響應。欲誣陷一人,即數處別告,皆是事狀不異,以惑上下。」宋.蘇軾《再乞郡札子》:「考其所言,皆是羅織,以無為有。」

說文解字【39】「遺憾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遺憾」。 「遺憾」即遺恨,由無法控制的或無力補救的情況所引起的後悔。唐杜甫《敬贈鄭諫議十韻》:「毫髮無遺憾,波瀾獨老成。」清孫鼎臣《與郭筠仙書》:「徒使忠臣藎士魂魄,遺憾千古耳。」也可解作不稱心和惋惜,即可惜和缺憾。元馬端臨 《文獻通考序》:「然時有古今,述有詳略,則夫節目之間,未為明備,而去取之際,頗欠精審,不無遺憾。」

說文解字【38】「萬馬齊喑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萬馬齊喑」。 喑同瘖:即啞然無聲。「萬馬齊喑」即是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。舊時用來形容專制帝皇統治之下,人民不敢講話。現在也可比喻沒有生氣,沉悶的政治局面。 「萬馬齊喑」的出處是宋·蘇軾《三馬圖贊》序:「時西域貢馬……振鬣(音獵,馬頸上的長毛)長鳴,萬馬皆瘖。」清·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:「九州風氣恃風雷,萬馬齊喑究可哀。」則人多傳頌。 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,主張改革,提倡禁煙,得不到朝廷重用。己亥年,四十八歲的他,毅然辭官歸隱,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,乃作了三百一十五首七言絕句,名為《己亥雜詩》。此詩乃其中一首。他的詩作 憂國憤世,文風激昂,感情奔放。己亥是公元一八三九年,鴉片戰爭的前一年。中國在清代封建皇朝的統治下,由盛變衰,政治日趨腐敗,正面臨內憂外患之亡國滅種危機。 龔自珍看到了政治的衰敗,內心憤慨,他揭露沈悶黑暗的現實,急切地盼望一個雷厲風行的改革。龔自珍這首詩,呼喚改革、渴求人才,抒發自己的報國志向,也代表了人民的改革要求和維新傾向。有論者認為,此詩想像奇特,感情奔放,富有浪漫主義色彩,是一篇難得的詩作。這也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。全詩層次清晰,共分三個層次:第一層,寫了萬馬齊喑,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。第二層,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,腐朽的現狀,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。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。第三層,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,而朝廷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,只有這樣,中國才有希望。詩中選用「九州」、「風雷」、「萬馬」、「天公」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徴的意象,寓意深刻,氣勢磅礴。 .

說文解字【37】「沆瀣一氣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沆瀣一氣」。 「沆瀣」二字都指夜間的霧氣或露水,「沆瀣一氣」即是沆也氣,瀣也氣,原可解作意氣相投;現多當作貶義詞,形容臭味相投,互相勾結做壞事,與「朋比為奸」、「狼狽為奸」近義。 「沆瀣一氣」典出宋·錢易《南部新書·戊集》:「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榜,譚(談)者稱『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。』」 這個故事是說:唐僖宗乾符二年,崔沆被派去任主考官,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。在科舉時代,應試及第的人,稱主考官為座主,自稱為門生。因為崔沆與崔瀣不但同姓,也都是單名,而兩人的名字沆、瀣連起來,意思正是夜間由水氣凝聚的露氣。於是當時就有人說∶「這位主考官與他的門生名字連起來,正好是夜間的露氣。」後來,「沆瀣一氣」便被引用為成語,比喻聲應氣求、志同道合的人,原本是正面意義;後多用於貶義,比喻臭味相投。 「朋比為奸」則是比喻人們互相勾結,串通一起做壞事。「朋比」二字有依附之意。出處是《新唐書·李絳傳》:「趨利之人,常為朋比,同其私也。」至於「狼狽為奸」這個成語,出自唐·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。傳說狼的前腿長,後腿短,而狽的後腿長,前腿短。狼靠狽的幫助,才能疾行跳躍;狽靠狼的幫助,可以快速奔跑。狼和狽經常勾結在一起幹壞事。一天晚上,狼和狽偷偷來到一個羊圈外,想進去抓一隻羊。狼的後腿太短,無法爬進去抓羊,而狽的前腿又太短,根本無法爬上羊圈柵欄,眼睜睜地看著大肥羊,無法到口。這時它們忽然有了一個主意:狽趴在地上,狼騎在狽的脖子上,用前腿抓住羊圈柵欄,把頭伸進羊群,叼起了一頭羊。就在這時,它們撥動羊圈柵欄的響聲驚動了羊的主人,主人拿起一根打狼棒,狠狠朝它們打來。狼為了逃命,丟下肥羊,狽也顧不得被棒打的屁股,飛快地逃跑了。 由於「沆瀣一氣」,於是「朋比為奸」、「狼狽為奸」。

說文解字【36】「莊敬自強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莊敬自強」。 「莊敬自強」語本《禮記·表記》:「君子莊敬日強。」 指君子莊嚴持重,敬慎小心,故能日漸篤實堅強。後指以莊重敬慎的態度自立自強。

說文解字【35】「狗彘不如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狗彘不如」。 彘,豬也。「狗彘不如」是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。同「狗彘不若」。語本明·《酉陽野史》(《續三國演義》)第四十二回:「今又背魏事晉,此等不忠不義之徒,狗彘不如。」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四十八回:「君有難,臣當不顧其身而救之,豈言退耶!直狗彘不如也!」 除了「狗彘不如」,還有「狗彘不食」,意思是連豬狗都不吃他的肉,形容其人的品行極端惡劣。「狗彘不食」出自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元后傳》:「受人孤寄,乘便利時,奪取其國,不復顧恩義。人如此者,狗豬不食其餘。」

說文解字【34】「撥亂反正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撥亂反正」。 「撥亂反正」指扭轉亂象,歸於正道。「撥」是治理;「亂」,指亂世;「反」通「返」,即是回復。語出自《春秋》的《公羊傳》:「撥亂世,反諸正,莫近諸《春秋》。」意思是說:孔子寫《春秋》,是為了扭轉亂世,使社會政治回歸於正道,因此來説,沒有什麼比《春秋》更合情理了。

說文解字【33】「韜光養晦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韜光養晦」。 「韜」有按捺,柔化,隱藏之意;「光」代表鋒芒,外露的銳氣,引申為突出的、外露的才華、能力、榮譽等。「韜光」即是收斂光芒。「晦」者,暗也。養晦,比喻隱居,也有修身養性,隱退待時之意。 「韜光養晦」四字的出處:《詩經》有「遵養時晦」之記。《舊唐書·宣宗記》:「愈事韜晦,群居游處,未嘗有言。」南朝梁代《昭明文選》蕭統所寫的《靖節先生集序》,其序中有「聖人韜光,賢人遁世」一句。《宋史·邢恕傳》亦有「養晦以待時」之說。 「韜光養晦」作為成語的使用見於清朝末年,實業家、思想家鄭觀應遁跡澳門寫的《盛世危言》,在其中的自序中寫道:「自顧年老才庸,粗知《易》理,亦急擬獨善潛修,韜光養晦。」之前,還有紀曉嵐在他的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六》中寫下「果為隱者,方韜光晦跡之不暇,安得知名?」清代小說家俞萬春的《蕩寇志》(續水滸傳)第七十六回:「賢侄休怪老夫說,似你這般韜光是收斂光芒,懷才不露。 」 「韜光養晦」就是收斂自己的鋒芒,好好隱居自修,待修為定力足夠,才開始濟世。「韜光養晦」是低調做人以利於冷靜觀察,縝密思考,謀劃未來,是一種戰略行為模式。「韜光養晦」思想既適用於困境或逆境之中,也適用於成功或勝利之時。「韜光養晦」並非「無所作為」,「韜光養晦」是一種對自己的完善與反省。

說文解字【32】「度日如年」。

今集主題是:「度日如年」。 「度日如年」一語,指過一天像過一年那樣長,形容歲月難熬,日子很不好過。這雖然是一句很通俗的成語,也有其出處。 宋·柳永《戚氏》:「孤館度日如年。」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六十二回:「感承眾頭領好意相留,只是小可度日如年,今日告辭。」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十六回:「到你家住一日,死也甘心,省的奴家在這裡度日如年。」

說文解字【31】「賣乖取巧」。

甚麼是「賣乖取巧」呢? 「賣」可以引申成「想辦法展現,使人信服」,形容的是為了達成交易這個目的所經歷的過程。 這邊的「乖」用的是本義。「乖」的本義和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意思是相反的。比如「乖僻」就是「和別人不一樣,又孤僻」,「名實相乖」就是「名實相異」、「名實不符」、「名不副實」的意思。 「賣乖取巧」也可解作賣弄小聰明,或言行「乖張」,即囂張的意思。「取巧」則有用巧妙的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或回避困難的意思。 至於「佔了便宜還賣乖」就是「得了好處還要讓人以為是相反」,「得到了好處,還裝作吃虧受了委屈的樣子」。




 
 

Copyright©光明頂 版權所有 備案號:粵ICP備19119464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