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淘)優品 (淘)優品
返回首頁 站內 Google 百度
showsee.cn 首頁沈旭暉文章 002 兩個Winston教導我們的事︰平凡的偉大?偉大的平凡

《邱吉爾與歐威爾︰為自由而戰》(Churchill and Orwell: The Fight for Freedom)一書中譯本出版,此時此刻,特別值得華人社群閱讀。關於邱吉爾、歐威爾二人的專著甚多,本書作者Thomas Ricks是普立茲獎得主,切入點是「為自由而戰」,以二人同期的經歷交錯編織,營造兩人生命曾有交雜的錯覺。所謂錯覺,自然是指二人在現實生活素未謀面,僅以彼此文字惺惺相惜︰邱吉爾曾對私人醫生表示,《1984》是「一本非比尋常的精彩著作」;歐威爾的最後一篇公開文章,則是對邱吉爾第二卷回憶錄《最光輝時刻》的書評,對其文字、親和力推崇備此。《1984》的主人翁Winston,恰巧也是邱吉爾的名字,是否歐威爾的刻意tribute,可自行想像。

平凡的偉大︰在地的歷練,奠基偉大成就

中國傳統社會相信,成大事者總有偉大經歷、或過人才能,才會看輕欠缺閱歷的年青人為「no stake」。然而邱吉爾、歐威爾二人並非一帆風順:邱吉爾的父親藍道夫雖為貴為保守黨明日之星,但政治能量並沒有傳承至邱吉爾手上,邱吉爾更被父親直斥為「庸才」,一生充滿家道中落的掙扎,年少時一舉一動都桀驁不馴。至於出身中下階層的歐威爾更不用說,雖然靠獎學金入讀伊頓公學,卻因為家貧不能進入大學,唯有加入英屬印度警員部,被派往緬甸當殖民警察,長期鬱鬱不得志,處於體制的邊緣。

Thomas Ricks花了不少篇幅描寫兩人在體制外、在大英帝國邊陲地帶的經驗,但正是那段年青時期的平凡歷練,成就了兩人日後的偉大。父親的漠視,令邱吉爾由英國本土轉戰印度、阿富汗,軍旅及為《每日電訊報》作戰地記者的生涯,練就了閱歷、文筆及傳媒人脈,最後成為他引領英國上下軍民戰勝納粹德國的基石。歐威爾在緬甸近距離觀察殖民者如何堂而皇之地剝削被殖民者,在倫敦與巴黎之間落魄,在西班牙內戰幾乎喪命,從中卻了解到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衍生極權體制「沒有誰比誰更高尚」,逐漸由《緬甸歲月》的小品,走到《動物農莊》、《1984》的反極權文學殿堂。正是這些在地的經歷,比所謂「年年考第一」的高人一等精英心態來得珍貴。正如歐威爾在《巴黎倫敦落拓記》提出,「大部分受過教育的人,對貧窮有多少瞭解呢?」

偉大的平凡︰捍衛真相的力量

邱吉爾以出色的政治演說,鼓動國民挑戰納粹威權;歐威爾則通過精鍊的文字,批判極權主義的殘酷。Thomas Ricks提到兩者不為人知的聯繫,就是對「尋找事情真相」的堅持,以及以「原則」代替「利益」思考及行動。

須知二戰前,在英國王室、精英間均有不少對納粹的同情和支持,綏靖成為官訂外交政策,邱吉爾一士諤諤反納粹,本來是不符合利益計算的政治自殺,事實上他也幾乎失去代表保守黨出選原選區的資格。但對真相的堅持,令邱吉爾抵著同袍「甚麼是捷克?」等冷嘲熱諷,一步步確立納粹德國危害人類文明自由的論述,最終在關鍵時刻臨危受命。二戰期間,邱吉爾同樣努力地讓民眾暸解戰爭的真相,例如敦克爾克狼狽不堪的撤退戰、法國慘敗及淪陷、攻打維奇法國海軍、德國不日會空襲及攻打英國等,這些殘酷真相,都是邱吉爾主動向民眾提出。儘管到最後,邱吉爾都以語言藝術將危機化為正面鼓勵,但他從沒有逃避戰場傳來的噩耗,情願直接和民眾分享對未來的恐懼及希望。

對歐威爾而言,捍衛真相從來都是對抗極權的每日工作。《1984》的主角Winston,就是不斷為「真理部」改寫歷史、與自己從工作得知「真正的歷史」的角力日常。客觀事實在Winston的世界從不存在,但歐威爾透過Winston寫日記的習慣,強調紀錄及收集真相是對抗極權的第一步,也是極權社會最害怕的力量。「友愛部」的工作,就是不斷以黨價值教育、威迫與利誘,最終令Winston「愛上老大哥」,但假如後世不知如何重讀得到「Winston日記」,對抗極權的火種或會再次燃起,這就是歐威爾強調文字及真相的政治力量。這既可如《向加泰羅尼亞致敬》,深切勾劃史達林式共產主義對個人自由的背叛,也可以如《動物農莊》、《1984》,為後世人帶來對極權主義的反思。在今天的威權2.0新時代,善用fact check對抗來語言偽術,早已是你我生活的平凡日常,卻是保護核心價值不受衝擊的重要一步。可惜對當權者而言,總會傾向相信利益可代替原則,只會計算成本效益、效率效能,只要社會發展過了某階段,這樣的計算,只會本末倒置。

這自然不是說邱吉爾、歐維爾值得被造神。恰恰相反,二人的性格都有受爭議的一面:邱吉爾的民粹風格,比今日政客有過之而無不及,不少決策也頗獨裁,到了第二次擔任首相的任期更是老態龍鍾、明顯被時代拋棄;至於歐維爾本人在西班牙內戰的角色,也曾經歷盲從激進的年代。但正正是這些閱歷,才令二人之所以為人,充滿曾經滄海的視野,放著人類未來,才能留下不朽名作。假如一切憑父幹、被上一代生涯規劃、循規蹈矩盲從可能已不合時宜的上一代潛規則,世上是不會出現邱吉爾和《1984》的,我們今天安坐家中能消費這些經典,更應居安思危,從平凡中歷練偉大,才是不枉此生。

小詞典:歐維爾(George Orwell, 1903-1950)

英國作家、記者,生於英屬印度,伊頓公學畢業後因家貧,只能投考公務員,在緬甸擔任警察,後回國閒居,一直不得志,直到西班牙內戰爆發參戰,目睹GC國際的專制一面,理想幻滅,1945年出版諷刺極權主義的《動物農莊》一舉成名,1950年在出版《1984》後因肺結核病逝,著作至今被視為批判極權主義的預言書。




 
 

Copyright©光明頂 版權所有